视错觉

错觉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感觉或知觉。最常见的是视觉方面的错觉。产生错觉的原因,除来自客观刺激本身特点的影响外,还有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其机制现在尚未完全弄清。

“物理的魅力,在于带领你探索求知这个宇宙的一切。”

——TenTu

《视错觉》

我们的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认识,而不随知觉条件或感觉映象模式的改变而改变,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知觉恒常性体现在各个方面,如物体的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

“大小恒常视错觉”

我们对物体大小的感知,既受到外部感官刺激的影响,也受到内部认知过程的影响。这些认知的过程受到以往的经验、记忆等因素的影响。生理上讲,我们对物体大小的感知源于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影像的大小。同一物体在视网膜上构成影像的大小,常因所观察物体距离远近而改变,距离愈远,影像愈小。

视错觉01◎ 手捧太阳

我们的大脑通过解析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长度的变化也可以读取出距离和大小两个方面的信息。例如,当视网膜上的影像较原来增大一倍时,我们的大脑可以将这个信息解读为物体的距离接近了一半,或者物体的长度增长了一倍。

我们通常看到的物体大小恒常错觉通常就是在背景环境上做的手脚,比如图2,视网膜上影像大小主要由物体的大小和与眼睛的距离决定。当我们通过特殊手段造成物体的距离更远的错觉时,我们所感知的物体的大小相应的也会变得更大。

视错觉02◎ 咱俩一样大?

图2中的两个小人大小是一致的,但是作者通过添加的一些辐射线条,造成了深度错觉,让我们的大脑误以为后面的小人位于更远处,进而导致大脑将其解读得更大。

我们平常所见的大部分大小恒常视错觉正是根据这个原理:通过造成对视觉深度的错觉,进而导致大脑对物体的大小进行误判。这既可以是将原本具备相同的视觉深度的物体变得远近不一(图2),也可以是将原本具备不同视觉深度的物体变得具备相同的距离(图3)。

视错觉03◎ 是我把斜塔踢歪的(大雾)

大小恒常视错觉照片:通过肢体接触造成对物体远近的误判,进而导致大脑错误的解读物体的大小。当然,如果没有这类特殊操作的话(如图3绿圈),我们对不同景深的物体的大小的认知并不会发生紊乱,也就不会产生这类错觉了。

“探索、求知!”

转载链接

大小恒常视错觉的视觉原理 - 视错觉实验室

加载评论
点击刷新